如何從零開始成為一位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Samuel
19 min readSep 6, 2022

2023.0513 更新文章內容、學習資源

最近剛好有許多朋友詢問「該如何開始成為一位產品經理?」,稍微 Google 一輪後發現即便這個主題在網路上已經被廣泛的討論,目前卻好像仍然缺少一份清晰的指南,能夠讓初學者逐步地了解轉換的過程。如果我們只靠大量的線上課程、國內外的 Bootcamp 和大量的資料瀏覽,反而會有種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的感覺。

自己目前在產品經理這條路上已經累積六、七年的經驗,想趁這次機會花點時間整理一些工作心得和各種不錯的學習資源,希望能給有興趣的小夥伴們一些幫助。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不要吝嗇地按下 👏 👏 👏 50 次讚啦!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協助每位夥伴建立對產品經理這個角色的認知,瞭解該如何轉職。同時,透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也能夠評估自己是否適合產品經理這個角色。

如果已經讀完文章內的學習資源,同時也寫完練習題的小夥伴;歡迎直接加我的 Facebook 或者 Linkedin,很樂意回答你在這條路上遇到的任何問題,也期待未來我們能有一起合作的機會喔:)

▍如何開始你的腳步?

  • 第一步「觀察」:如果剛開始沒有任何方向,別緊張!我們可以先由觀察公司內部產品經理的工作日常開始,看看他們如何與其他團隊協作?如何對上對象的溝通?看看一個產品需求方是誰,執行端是誰?如何準備上線功能等等,只有找到機會就盡情的觀察他們或者聽聽他們的分享聊聊。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夠選擇加入一些產品經理的社群(人人都是產品經理,Product Tank)觀察其中討論的議題是什麼。第一階段請避免對角色產生錯誤的想像一股腦跳進去什麼都不想。
  • 第二步「閱讀與學習」:我們可以開始閱讀這篇文章裡面的學習資源,包含角色的差異性、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的角色定位、軟體開發流程到產品設計等等,開始建立產品經理的基本知識,最快的入門策略不外乎挑選一門線上課程或者入門書籍(文章最後都有提供),這個階段請避免一股腦熱覺得充滿學習動力什麼都想學,跟著公司的需求狀況或者個人的特質,掌握基礎中的基礎即可。
  • 第三步「交流與釐清」:找到擔任產品經理的同事或者親朋好友,瞭解該角色最直接的工作內容,多方涉略不同產業的產品經歷差異性,即使都處在網路產業,區塊鏈、金融、社群、企業平台的等等的工作都有各自的門檻存在,釐清自己理想的工作產業絕對也是個重點!同時,我們也能諮詢包含薪資區間、職涯方向和技能相關的需求性。
  • 第四步「練習與實作」:如果聽到目前為止都還覺得,Oh this is my dream job,建議可以運用這篇文章中的練習題開始,觀察看看自己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是否對於這樣的練習產生興趣且願意嘗試的?如果覺得有些反彈和迷惘,稍微緩緩讓我們再多看看是否適合自己吧!
  • 第五步「探索」:當前面四個步驟結束,相信你已經具備產品經理的基本技能,但產品經理有更多的「軟技能」需要在工作中培養,扣除工作上的協作外,有許多基於日常生活的觀察甚至是個習慣的養成,例如日常中的設計思考、產品思維和團隊協作。讓我們開始嘗試開始觀察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Instagram、Tiktok、Calm、Asana),常用的 App(Android、iOS),看看 Web3.0、Generative AI 創作的價值,或者在 Product Hunt 或者一些科技媒體上看看新產品和新趨勢吧!
  • 最後一個步驟!請踏出你的第一步,不論是從內部專案、實習或者培訓計畫開始,主動積極的去尋找更多能夠發揮的機會,然後別猶豫,向面試你的夥伴們展現你的積極與熱情吧!

▍Why?為什麼想成為一個產品經理

上面我們用六個步驟引導你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但在開始行動前,我們可以先用一些簡單的測試來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Airbnb 的產品主管 Lenny 曾經在他的文章中分享成為產品經理前的 Why?在你決定成為產品經理之前,請先誠實地評估一下你的工作動力來源並且好好思考 「這個角色真的適合你嗎,下面這些項目是你喜歡的嗎」?

  • Solving people’s problems (both your users’ and your team’s) 🙇‍♂️
  • Driving business growth 📈
  • Working closely with a variety of people 👨‍🎤
  • Developing a strategy 🤔
  • Getting shit done ✅
  • Leading a team (through influence, not authority) 🤝
  • Communicating often and broadly 🗣
  • Making decisions 👍
  • Creating amazing experiences for people 👌
  • Being organized, detail oriented, and prepared 😎

如果你在工作上追求的是下列項目的話,建議你在點完 50 個讚後關掉這篇文章別花時間往下啦!(畢竟我幫你節省很多時間?)

  • Appreciation 🥳
  • Having your way 😑
  • Being left alone 🚨
  • Always being right 🤓
  • Designing or building things yourself 👩‍🎨
  • Everyone liking you 🥴
  • Flow states 🧘‍♂️
  • Avoiding meetings 🤐
  • Avoiding email ✉️
  • Avoiding people 🤨

認清你為什麼想成為產品經理以及真正理解這個角色的價值後,接下來讓我們由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討論

我過去不是做產品的或者在工作或者是個準備畢業的非本科系學生,該怎麼準備呢?

產業的迭代越來越快速的,不論你的背景如何在這個時代的重點是「學習能力」,同時我也想特別強調的重點在 — 具有不同產業、職業背景的夥伴,如果能將這些經驗運用在未來的產品設計、協作流程中,對於產品經理來說肯定是加分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工作、職涯背景」這件事情停下你的腳步喔,舉例來說,我自己是積體電路畢業(組合語言、IC 設計),第一份工作在物聯網和教育產業擔任軟體工程師接觸大量的 Bluetooth 4.0、Wifi 等通訊協定 😂,但每一份經驗帶給我的學習往往會在不同場域被運用到!

轉職成為產品經理有幾種不同的道路:

  • 嘗試在公司內部申請轉調或實習計畫
  • 選擇擁有面試培訓計畫或者實戰經驗的 Bootcamp,包含商業思維學院、Alpha Camp 等等
  • 選擇提供 PM 培訓計畫的公司(25 Sprout 和 CMoney 都有提供類似計畫,培養 Junior PM 到可以實際執行項目)
  • 選擇大型公司由 Junior PM / APM / 實習生開始,通常畢業 3 年內比較容易,不過你也可以嘗試找與你類似產業的職缺試試看,例如以前都在電商擔任 Marketing,希望轉到其他電商擔任 PM 這種機會也會更高!
  • 選擇部分公司提供的 MA(和傳統金融業 MA 不同,可以特別挑選軟體產業的)
  • 選擇一間急需 PM 的 Startup 或者岌岌可危的團隊(誤)
  • 選擇運用 Side Project、Hackthon 累積專案經驗然後創業想當什麼就當什麼!

不論最終選擇哪條路徑進行轉職,我們肯定還是要做些基礎知識的準備,至於成為產品經理是否要考取 PMP 證照呢?如果你的目標是 Software Company 的產品經理,請不要把時間花(浪費)在證照上面,扣除特定的產業外,這在面試的過程中基本上不會為你加上什麼分數。對剛入門的小夥伴,我個人會建議由下面這兩個主題開始認識 PM 這個工作:

書裡面基本上每個詞彙你都會閱讀,但尷尬的是即便我們已經學完所有和各項主題相關的課程,讀完所有專案管理、產品設計的書籍和文章,再花時間拜讀到每位大大的部落格,但到最後反而會有種自己好像什麼都會卻又什麼都不會的感覺…

別緊張,產品經理所需要的技能會由於工作環境、產品類型、團隊組合甚至老闆風格而產生各種差異,加上不同產業擁有不同的 Dowmain Knowledge,我們需要持續累積不同類型項目的執行經驗,包含產品團隊編制、產品階段差異甚至公司文化上的差異,書中提到各式各樣的方法論,我們能夠作為「參考」並將其「調整後」應用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上,單純遵循書或課程所介紹的方法論通常並非最佳的解法。

務必記得,每個方法背後都在解決某個問題,如果某個問題並不存在於你的團隊中,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強求套用這套方法,如果某個問題確實存在於你的團隊,這個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方法。

▍產品經理的角色與工作內容

對於新手來說,第一個面臨到的問題可能就是在「專案經理 / 產品經理 / 產品負責人 / 產品營運 / 產品行銷」這幾個角色間陷入迷惘,他們都是與產品相關的職位,但專注的職能與面向不同,有些需要更多行銷的技能(包含文案與市場策略等等),有些則需要更多的時間管理和產品邏輯,或者更多與用戶間的溝通和營運等等。

最容易混淆的大概就是專案經理(Project Manger)和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專案經理顧名思義是為專案的管理者,通常會有明確的專案範疇,需要在團隊和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之間溝通協調,確保團隊用最有效率的方法交付出專案成果。專案經理重視專案的交付與產出(output),產品經理則通常是對產品的結果(outcome)負責,相較於僅僅把項目落地,產品經理則需要顧及前後設計的脈絡,站在團隊、組織的面向考慮產品的生命週與其策略。

個人建議可以先花點時間閱讀下列幾篇文章,建立對於各角色的工作內容能有基本的瞭解:

簡單來說,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的工作橫跨幅度非常廣,簡單來說會落在三個圈圈,產品設計、產品技術和商業策略間的交集,由團隊的產品策略到日常的團隊溝通,由領域的專業知識(Domain Kownledge)到日常的文件管理,PM 就是那個在產品團隊中,負責選擇正確的問題來解決並且定義成功是什麼,引導團隊獲得成功結果的人,它所做的就是在運用產品的價值來解決客戶的問題並且創造更多影響力。

To discover a product that is valuable, usable and feasible - Marty Cagan

▍產品經理的能力分佈

Jackie Bavaro (Asana 的產品主管)在 PM 職涯發展成功手冊裡面分享到產品經理的技能基本上分成四個大領域,分別面向到不同階段的產品 / 組織:

  • 產品技能:如何設計產品讓客戶滿意,並且解決客戶的需求。
  • 執行技能:如何管理、有效的運行並且將專案交付。
  • 策略技能:如何根據市場狀況、集團策略設定方向建立長期影響力?
  • 領導與溝通技能:如何與其他團隊、利益關係人協作,並且在團隊內部創造正面影響力與有效溝通。

四大技能都是 PM 的工作日常,當然每個項目都可以再往下細分,例如在產品技能的部分,會包含用戶洞察、資料分析、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技術能力和產品與設計等等,每項技能都有專業且獨立的學習門檻。

再以策略技能為例,會包含策略、產品願景、產品路線、商業模型、目標設置等等,我這邊暫時不先展開,對於新手 PM 來說「產品技能」和「執行技能」肯定是最優先的兩個領域,策略部分的技能通常會是 Senior PM 或者產品主管才需要具備的技能,搭配領導與溝通,資深階段的 PM 往往需要能夠獨立完成項目規劃與落地,搭配產品願景、產品策略與產品路線圖,協助產品團隊內外的夥伴都能夠理解產品、功能的長期價值,隨著團隊專案規模與經驗的累積,會再慢慢的往策略、領導與溝通的面相前行。

Peter Su 在「產品經理如何成長?. 產品經理如何成長,這是個老掉牙的問題,但卻是每一位產品經理,從資淺到資深」這篇文章中引用 Tinder 前產品長 Ravi 所整理的 Product Competency Toolkit,而 Ravi 又將產品經理十二項關鍵能力分成四大類,採用 MECE 的原則列舉共四大類,十二項的產品經理關鍵能力,這四大類基本就和上面提到的完全相同:

  • Product Execution: Define, build, and launch exceptional products.
  • Customer Insight: Understand and fulfill customer needs.
  • Product Strategy: Deliver business impact via product innovation.
  • Influencing People: Rally people around the team’s work.

十二項產品經理的關鍵能力如下圖,共包含 Quality Assurance、Product Delivery、Feature Specification、Managing Up、Team Leadership、Stakeholder Management、Strategic Impact、Product Vision & Roadmapping、Business Outcome、User Experience Design、Voice of Customer、Fluency with Data 等項目, Product Competency Toolkit 有詳中細說明該如何使用這張圖表,藉由自我檢測甚至能判斷自己…其實根本不適合當產品經理(欸 😂)。

當然啦,每位 PM 的能力多少會因為個人背景和興趣的影響,產生一定程度的強弱項之分,舉例來說:

  • 工程背景出身的 PM 對於技術領域較為熟悉,通常在「Feature Specification」和「Product Vision & Roadmapping」這兩個能力中能夠搭配技術有結合架構且完整的規劃,同時由於瞭解工程實作的細節,通常能和工程師更有效率的溝通。
  • 數據分析或商管背景出身的 PM 可能對於數字計算、商業策略或商業分析較為敏感,通常在「Fluency with Data」或「Business Outcome」這兩個能力上能夠有更多的優勢。
  • 設計背景的 PM 則可能注重使用者體驗,通常具有相當優秀的視覺美感,由於過去訓練的關係,能夠熟悉用戶訪談的設計流程,運用在「User Experience Design」、「Voice of Customer」上的佔比就會更高。

我個人是積體電路背景,但因為興趣的關係選擇 Software Engineer 和 UI Designer 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所以在軟體開發、系統技術架構、數據分析和視覺設計上相較於其他 PM 更有優勢(吧?),同時又因為想不開各種創業失敗的關係,多少也嘗試許多的商業策略面的規劃或當過一段時間的業務,同時可能因為個性的關係,我的弱項通常會在 PRD 和 BRD 的文件撰寫,隨著工作經驗、組織規模的累積,產品經理基本上都會慢慢補齊比較弱的部分,但持續把握自己能夠「發揮最大能力的項目」肯定是重要的。

衍伸閱讀:技術對於產品經理到底是否重要?

老實說,產品經理並不會特別要求特定的工作背景或學經歷,我在面試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非本科或者曾經過去曾經擔任行銷、客服甚至業務的優秀夥伴,但請務必記住,不論屬於哪一種類型的 PM,都必須要找到自己獨特的附加價值(value-add),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這些價值並且持續磨練不熟悉的環節,同時 Ravi 也有特別提到:

Most PMs, even peak PMs, excel at only a handful of these competenc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PM and the peak PM is an understanding of gaps and the ability to unite a team that fills those gaps.

沒有產品經理能夠做到十項全能,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在「如何運用手邊的資源和工具,有效率、正確性高、有商業價值、設計良好的來解決我們眼前的需求?」,同時保持成長的正面心態,學著如何整合你的團隊並且在過程中發揮最大的價值吧。

Product intuition is a skill: it is the observation of human behavior, trained by data, and applied to software.

Merci Victoria Grace

▍ 練習題目

讀完上面的內容,相信各位對於角色應該已經有基本的認知,到這裡我們先稍微停一下,如果仍然興致勃勃想嘗試看看的話,先給自己的幾個題目練習看看:

  • 分享 1、2 個你最喜歡的服務或產品,並且說明你喜歡的原因?可以基於商業價值、產品設計、視覺設計、產品願景或者它所解決的問題等等都行。接下來,靜下心來體驗這個服務或產品,找找看有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細節,試著把它進行功能或流程上的分解。(例如單單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就是個很有趣的流程 😎)
  • 從你最有興趣的產業或生活開始(購物、社群、爬山、衝浪),看看海內外有沒有類似的產品或服務,觀察這些產品服務彼此間的差異性是什麼? 想想它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它們的受眾是誰?它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甚至想想在台灣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 嘗試看看 1 + 1 的組合可以有什麼樣的火花,例如 Asana + AI、Midjourney + Hahow、Instagram + Netflix?我自己滿常會試著藉此碰撞些新的想法並且考慮該如何做出 POC 來驗證這套組合是否有效 😂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這三個題目的答案希望有些回饋或討論的話,歡迎寄信到 samuel@hahow.in 或者 citysite1025@gmail.com,或者直接直接加我的 Facebook 或者 Linkedin 交流都可以喔!

▍其他學習資源

產品經理是個在工作中需要持續成長的角色,保持對於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腳步。

為什麼我不特別在這篇文章裡面介紹更多產品相關的方法和理論呢?老實說…理論面的資料,我自己再怎麼講肯定都不會比各領域專家的說明來得清晰,就很乾脆的選擇不寫(任性),但在文章的最後還是幫各位夥伴先針對幾個在日常中絕對逃不掉的工作項目,整理些讀完肯定讓你有如醍醐灌頂眼神發光的學習資源:

產品設計

軟體產品開發與專案流程

產品數據應用與分析

最後就是一些真心推薦的課程、書籍和社群,時間有限的夥伴可以挑選特別標注 ❤️ 的項目,完全沒有背景的夥伴也歡迎從課程和書籍的領域開始:

推薦課程

推薦書籍:保證每一本都讀完真心推薦

網站與社群推薦

其他大補帖與好文推薦

Hello,我是 Samuel,目前在 Hahow 好學校擔任 Head of Product。覺得分享和傳遞資訊這個行為能夠改變整個環境與業界氛圍,喜歡產品設計、教育、商業思維和攝影,有任何想法或者合作的機會都歡迎一起喝杯咖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site1025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itysite1025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samuel-kao-87972482/

--

--

Samuel

Head of Product in Hahow / Software Engineer / Designer. Feel free to book me at https://calendly.com/samuel-kao/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