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面試篇 — Resume & Phone Interview

Samuel
12 min readAug 25, 2022

️⚠️ 警告 ⚠️ 開始閱讀本文章前,由於本文包含大量主觀意見,自行服用者後果請自負 。

每間公司需要的產品經理不同,各自關注的面向也不同,有些公司需要技術背景、設計背景的產品經理,有些可能需要曾經創業,熟悉從零到一過程的產品經理;由於網路上已經有各種介紹「該如何面對 PM 的面試題目?」或者「該如何準備產品經理的例」的文章,每篇都有各自的參考價值,但由於它們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邊先附上幾篇個人覺得不錯的文章提供有興趣的小夥伴閱讀:

加入團隊到現在從 Review 履歷、Phone Interview 到 On-site Interview 累積至少超過 100 位 PM 吧,看過各式各樣的履歷,對於各種類型的面試場景多少都有些經驗,工程師的部分基本上完全可以另外寫一篇;今天這篇文章會站在面試官(誤)的視角,分享幾個產品經理面試時很容易在無意間遺漏掉,但會被面試官特別關注的幾個細節,希望這次的分享可以帶給各位正在準備轉職的小夥伴們一些幫助。

當然啦,如果真的懶得往下閱讀,只要記住下面幾個不論在履歷或者 Phone Interview 時都需要強調的重點:

  • 保持內容的簡潔和清晰,但注意不是讓你的內容缺乏有效資訊
  • 嘗試用量化的方式,搭配比較基準來呈現你的結果,但這並非唯一的方式且注意避免提供過於繁複的數據內容
  • 履歷與面試過程中,強調和職缺相關的技能與價值
  • 履歷與面試過程中,強調和職缺相關的工作經驗

接下來我們就依序由履歷、Phone Interview、Homework 的準備到 On-site Interview 開始聊聊吧!

About Resume

提交履歷時的填答問題其實很重要

當履歷數量多時,我習慣會優先從面試者準備的問題開始看起(搭配我們自家採用 Breezy 的系統)。很多面試夥伴可能覺得這只是標準流程,在附加題目的回答上會直接用基本的模板複製貼上,老實說這其實非常可惜;但為什麼這些基本的問題很重要呢?舉例來說,針對 PM 的部分 Hahow 其實只有兩個簡單的問題需要面試者填寫:

  • 你為什麼想要擔任 Hahow 的產品經理一職?
  • 投遞履歷外,還有什麼會特別想讓我們知道的嗎?

越是熱門的公司有越多的面試者投遞,這些問題雖然簡單但卻能夠幫助 HR、面試官快速觀察到幾個重點:

  • 面試者對職缺的熱忱和期待
  • 面試者對職缺的重視程度
  • 面試者針對職缺的準備

你為什麼想要擔任 Hahow 的產品經理一職?這邊就放上個刪減後的優秀案例作為參考:

我過去擁有 3 份針對 B2B 產品的工作經驗,其中執行過從零開始的 MVP 產品開發(可參考 ____)並搭配市場驗證與需求收斂、客戶系統委託與客製化,同時具有內部、外部跨團隊合作經歷,熟悉與客戶、業務溝通的流程。Hahow for Business 如同大部分…

我認為產品經理的角色,能夠讓團隊中的設計師、工程師、商業開發等角色能在創造出的空間內發揮長才、激發創新,而 Hahow 在…

前段能夠提供面試官更多和該職缺相關的有效資訊,後者則著重在企業文化,同時也呼應到「為什麼想要在 Hahow」的主要原因與個人觀點,同時請避免傳統各種過時無新意的回答例如「我對這個職缺非常感興趣」

還有什麼想讓我們知道的嗎?同樣放上個刪減後案例提供參考:

我是一個熱愛探索學習的人,除了 Hahow 的線上課程,包含 Coursera、IDEO 的 Acumen Academy都有上過課。網路學習資源非常豐富,但也容易選擇性障礙並且陷入知識恐慌,所以我非常喜歡運用線上課程有系統性的學習。尤其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技能相當跨領域….

藉由問題答覆表現出對於學習的熱情,對於線上教育產業的基本瞭解,同時指出學習時常常會發生的問題等等。

▍減少使用「制式化」的履歷 Template

一份好的履歷,其實能夠傳達許多和面試者有關的資訊,包含面試者的個性、在工作上的目標、關注的細節和專長的項目等等,但傳統的履歷模板能夠提供面試官判斷的資訊實在太少(例如 104),如果希望你的履歷能夠在其中脫穎而出的話,更要特別注意這點。

扣除制式化這個項目,我們可能會因為擔心沒有設計的背景而選擇使用制式的模板,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能從許多小細節觀察出面試者的專業性,舉例來說,內容的選擇上建議能夠針對職缺需求的目標進行強化,以這次 Hahow 開放的 PM 職缺 JD來說,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特別增加了 3 點:

  • 和團隊從 0–1 規劃 Hahow 全新的產品線
  • 擁有技術背景或對於技術不排斥
  • 擁有新創公司經驗

當然啦,每一次招募內容的更新肯定都有其背後的原因,不然沒事幹嘛更新?根據上述的重點項目,會特別建議面試者在履歷的說明上能夠強調過去所處的團隊規模,團隊文化和協作流程,另外也包含技術相關的背景、學習和溝通經歷等等,甚至過往是否有擔任過類似的職務(工程師、SA 等等),最後是你是否有任何從零到一的產品設計經驗,或者對於零到一的產品設計至少有基本的準備與認識等等,這些事前的準備往往能夠讓你在眾多的履歷中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

▍簡短的介紹公司,同時準備好履歷上的任何項目

請記得,並非所有的面試官都知道你曾經就職的公司,加上簡短的敘述能夠幫助面試官快速瞭解你的背景,讓他們能夠專注在你希望特別強調的重點技能或數字而不是花時間 Google 那些沒聽過的公司或產品們。

再來,既然已經選擇把項目給放上履歷,請做好「這個項目一定會被問」的心理準備,許多面試者會習慣把「參與過甚至聽說過的專案」全部放到個人履歷上,這並沒有不行但請務必註明你在不同專案中所扮演的角色、負責的範圍和實際執行的功能等等,否則一旦在面試前讓面試官提前產生非預期的期待時,若發現期待不盡人意時是相當扣分的。

舉例來說,我曾經看到履歷擁有豐富的專案經驗(超過 5 項千萬級別的大型專案),但實質上並沒有負責任何其中任何一個項目,大部分都是討論性質的參與,一問三不知的狀況下,反而讓我瞬間不知道履歷的實質可信度,同時也會讓我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瞭解這位面試者。

▍履歷部分的最後,再分別給兩項主題幾個提醒

首先,有英文履歷很棒,有中文履歷也很棒!給個小小的建議,中文、英文版本的履歷最好都一併附上;當然如果你是面試外商,英文履歷應該就已經足夠囉!但如果你是面試台灣的公司,考慮到面試官、HR 的時間成本,選擇面試單位最習慣的語言,能確保你的資訊能夠清晰的被傳達給面試單位。

最後一點,現在架站的 SaaS 服務這麼多,如果選擇用網站呈現履歷到底有沒有用呢?有!如果有好的設計與呈現肯定是非常有幫助,但也建議在面試前花個 $10 USD 升個級不要讓 Wix / Webflow 的網域甚至 Banner 直接寫示出來,很扣分(笑),也可以去 Godaddy 購買個屬於自己的網域,簡單的版本一年也就 $9.99 USD 非常便宜。如果真的沒有想法的話,網路上有很多可以參考的 Portfolio,我個人非常推薦 Bestfolios 這個網站,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作品集網站、個人履歷甚至案件分析等等(包含 Google、Meta 等大型公司),對於應試者在事前的準備肯定會很有幫助。

About Phone Interview

▍保持彈性、輕鬆的狀態進行

每間公司在 Phone Interview 中所觀察的重點不同,但基本上肯定包含幾個面向例如:

  • 瞭解面試者的特質與文化
  • 釐清面試者的履歷細節與背景
  • 瞭解面試者的溝通與表達能力
  • 瞭解面試者在產品設計、專案管理、數據分析或者其他基本專業能力

開場時,避免ㄧ聽就知道在背稿的制式發言,盡可能選擇彈性且符合面試預期的自我介紹,減少複雜的說明(大量專有名詞或數據內容)但也不應該過於簡單(用流水帳走完履歷)。如果已經不是第一份工作的小夥伴,請避免把重點過度放在學生時期的經歷,會顯得稍微有點不夠專業,不論在回答類似挫折,成就的項目時都建議著重在工作時期為主。

把握面試的節奏其實非常重要,對於 PM 來說溝通就是必備的基礎,面試就如同把自己當作一個產品來介紹(笑),當你發現面試的過程已經開始陷入簡短的一問一答時,請敏銳觀察面試官對你是否仍然保有興趣以及什麼樣的主題能夠吸引面試官的注意。簡報是個加分的項目,但在使用簡報之前請先確保面試官的預期,增加與面試官的互動避免單方面的念簡報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請把握你的面試時間,千萬不要簡報講完面試差不多就結束啦。

最後是面試結束前的提問,基本上「一定要問問題,同時想清楚要問什麼問題?」,結束前的提問可以分為「你真心想瞭解」和「你覺得面試官在意」的兩種類型,如果能夠抓到面試官想聽的和在意的項目,不只產生加分的效果,還能同時向面試官展現你個人的軟實力及敏銳度。除此之外,這兩種問題都會透露你在工作上所重視的項目是什麼?但後者可能更多些策略性的提問。前者相當當純,你可能會詢問關於團隊編制、文化價值、工作流程、需求管理和如何推動產品設計等等,後者則可能會希望釐清面試過程中自己的表現狀況、Hahow 所關注的文化和該職缺所具備的特質等等,這些反而能展現你對於自我成長的要求。

▍強調職缺所關注的核心項目

提前瞭解職缺細節,並且嘗試在面試過程中放大與該職缺關聯的價值。

可以參考 Anne Hsiao 在文章中所分享的: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拆解職缺的 Job Description 找出自己相對應的優勢,也可以上 Glassdoor、Indeed、公司的 Career Page & Blog、媒體報導來蒐集資訊,或是看看該公司其他招募中的職缺與其工作內容為何來拼湊團隊樣貌。

如果你真的希望能夠取得這個職缺,或許可以多找內部的工作夥伴聊聊,如果發現 Phone Interview 過程中,面試官對於該主題興趣缺缺時,請務必彈性的切換,展現出喜歡與人溝通的特質或者具備跨領域思維的優點時,這些都是 PM 工作中的基本。

▍面試時間的掌握

Phone Interview 只需要短短的 20–30 分鐘,時間絕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面試者需要在這段時間內展現個人的特質和基本專業,展現對於工作的態度和文化的適性。如果面試的時間安排在 30 分鐘,請確保你的個人介紹大約落在 5–10 分鐘左右,並運用這短短的 5–10 分鐘,進行簡短的背景介紹,同時專注表達能夠代表你的專案項目和「面試官可能會感興趣的主題」。

但請記得,時間雖然有限但這並不是一個「在時間內把你的資訊全部拋給面試官」的過程,這絕對是非常扣分的,有些時候應試者會由於急於表現,提高語速或者忍不住開始搶話、打斷面試官等等。面試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因此在回答問題時,注意控制講話速度不宜過快、態度從容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沉穩有自信。而說話速度過慢也會給人遲疑不定、沈悶甚至缺乏自信的感覺。

來個回馬槍,講了這麼多需要注意的細節,老實說我覺得 Phone Interview 的第一印象其實遠比能力的展現更重要;適度展現自己真實的個性其實是加分的,釋出一點點的脆弱和不完美更能夠讓面試官覺得你是個人(笑),降低攻擊性的同時也避免由於專業所營造出來的距離感,當然並不是不可以啦!再次強調這一切都是個人的主觀意見,如需服用後果請自負。

最近大量的履歷和電話面試剛告一個段落,下一篇我們就來聊聊 Homework 和 On-site Interview 的部分吧,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對各位小夥伴有些幫助,請不要吝嗇拍個手 👏吧!文章的最後,不免還是來徵個才,歡迎加入我們一同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吧!如果單純想瞭解或諮詢職缺都歡迎你直接聯絡我:)

Hello,我是 Samuel,目前在 Hahow 好學校擔任 Head of Product。覺得分享和傳遞資訊這個行為能夠改變整個環境與業界氛圍,喜歡產品設計、教育、商業思維和攝影,有任何想法或者合作的機會都歡迎一起喝杯咖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site1025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citysite1025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in/samuel-kao-87972482/

--

--

Samuel

Head of Product in Hahow / Software Engineer / Designer. Feel free to book me at https://calendly.com/samuel-kao/30min